《外国诗》教案
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,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,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外国诗》教案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《外国诗》教案1【教学目标】
1、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。
2、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,并尝试写简单的诗。
3、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。
【教学重难点】
1、诗歌诵读。
2、诗歌仿写。
【课时安排】
一课时。
【教学流程】
一、导入
同学们,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,他说“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”,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,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,人的一生也是诗。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,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,人生处处有诗意。写诗,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,今天,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,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。
二、品读济慈和叶赛宁,感受写景诗的特点
1、介绍两位诗人:
济慈(1795~1821),英国诗人。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。9岁时父亲去世,母亲改嫁,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。15岁时母亲又病故,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。起初济慈是学医的,他喜好文学,但对医学并不厌弃, ……此处隐藏14624个字……唱”?
这种写法是以动写静,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。
⑶在《夜》这首诗中,先后数次写到夜的静谧和美丽的月色,这是简单的重复吗?有何作用?
这不是简单的重复,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,深化夜的静谧,美丽的氛围,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。
2、有感情的朗读。
三、读出异同,把握全诗
1、深入探究,比较两诗在内容、形式与主题等方面的异同:
相同点:
⑴题材相同,都是田园诗。
⑵写作手法相似,都是以大自然极常见的事情作为感情表达的意象,情味浓郁,意蕴悠长。
⑶两位诗人都表达出了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。
不同点:
主要表现在构思方面:《蝈蝈与蛐蛐》一诗,短小精致,而又十分大气,仅仅描写了蝈蝈与蛐蛐两种昆虫的鸣唱,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,大自然一年四季“歌声”不断的景象丰墨不多,都能以少胜多,富有内涵,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,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。叶赛宁的《夜》,纯然写景,反复吟咏,在写景中渗透着诗人对自然的心灵感应,渗透着生命的底蕴。
四、熟读成诵,再次体味
“联读”,是一种大容量,高质量的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。其优点在于:
1、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;
2、能大大开拓学生的视野;
3、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;
4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;
5、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;
6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。
四、布置作业
1、熟读、背诵课文。
2、课外搜集一些外国诗歌,读读,背背。